「评论」萧枫 ‖ 《耿家楼》:一曲荡气回肠的抗战壮歌
火热的夏日,从作者耿清瑞手里接过这部倾注其数年心血终得付梓的新书,心底油然升起一股欣喜与钦佩之情。青灰色的封面如历史的落尘,“耿家楼”三个血色般殷红的大字庄肃中透着明快,铁丝网的狰狞,和平鸽的祥和,寓意着战争与和平的创作主题。时值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这部25万字的精心结撰,无疑是对盛典的一份绝好献礼!
在十余天的晨昏晴雨中开卷,心绪随着作者的情愫与笔触游走,让我绝虑凝神,欲罢不能,风云变幻的卷页似乎有一种魔力,令人捧读再三难以释手。穿越风烟,星斗倒移,悄然把我带入一个风雨如磐并血脉偾张的年代,眼前呈现出一组栩栩如生的英雄群像,质朴而又极具张力的语言,述说着脚下故园曾经的一段历史、一段传奇。传奇饱蘸血泪,历史联袂演绎,重温家国恨、故园情,让人倍加珍爱先辈们以生命代价换来的和平与尊严。
《耿家楼》是一部全民抗日的缩影,折射出伟大的斗争精神和民族精神,是对爱国志士仁人的歌颂,是向高尚民族气节的礼赞,也是对宝贵民族精神的深沉守望。
一、面对山河破碎与家仇国恨,各方力量同仇敌忾、化怨为盟,凝成一把不畏艰险、勇于亮剑的抗日利刃。
故事以侵略者的铁蹄兵临城下为背景拉开帷幕,在红色湖西金县大地上,展开了一场艰苦卓绝的敌我斗争。金县孤军誓死喋血一战,功败垂成。党工委振臂一呼奋勇抗战,游击大队从无到有,由弱到强,凝成了最广泛的抗日统一战线。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在作者细腻传神的笔下,一批活生生的人物跃然纸上。团结带领家族力量、顽强抵抗法西斯侵略的实业家耿开天,为抗日辛苦奔走,以极高的个人威望动员神枪、快腿、赵木匠、郝老板等民间义勇和爱国商人,相继加入人民武装,助推抗日游击队伍日益壮大;有担当有智慧的党代表郑路年,善于审时度势,把握复杂局面,抗日队伍“主心骨”的作用无可替代;学成归来的爱国进步青年耿武障,父母罹难街头、果敢参与地方党组织建设的上海姑娘夏岚,回家种地却有一身本领的炮兵教官“老黄浦”耿开久,看不惯军阀作风借机逃乡确有实战经验的“大小勇”,共同组成耿家楼抗日武装的“文韬武略”。
二、面对敌强我弱的复杂形势,共产党人前瞻布局、敢于斗争,铸就一座牢不可破的红色堡垒。
故事的开篇,围绕着半夜“一声枪响”引发各色人等相继登场,一条红色线索成为开篇之准并贯穿全篇。风雨前夜,共产党人郑路年奉命来到鲁西南,主要任务是成立地方党组织,建立人民革命武装。负伤在身的党代表,借助耿开天一家人的掩护,机智躲过两次搜捕,运筹帷幄,擘画宏图,秘密成立中共金县党工委。后巧妙借助“初七送火神”的传统节日,将镇压人民的军警一网打尽,初战告捷,当场宣布成立金县抗日义勇军和游击大队,从此挺起了一面高高飘扬的红色旗帜。从多年的交往中,早就了解到作者的家正是当年党工委所在地,许多革命先烈与先辈的故事激励着一个少年的成长。讲好红色故事,恰是对历史最好的回望,也是对红色基因的良好传承。此作25万字,把党的领导、游击大队、耿家阵营等三大线索有机结合起来,掀起了反对外辱、对敌斗争的革命热潮,党的领导这条主线恰是其中最熠熠生辉者。
三、面对刀山火海与巢倾卵覆,抗日武装夹缝生存、向死而生,迸发出能攻善守、斗智斗勇的英雄智慧。
敌强我弱不低头,游击战争显风威。金南抗日游击大队的斗争经历,无疑是《耿家楼》最引人入胜的地方,生动揭示了人民武装需要在战争中历练、学习和成长。县城的陷落,给金县人民带来了沉重灾难,带着誓死不当亡国奴的顽强斗志,游击大队用自己的方式,在红色湖西大地上以“耿家楼”为中心,与阴险狡诈的侵略者及其走狗斗智斗勇。如果说,游击大队成立之初,通过匪窝救民童小试牛刀、群力开河“除旱魃”,自觉承担起保民安民之要责,那么随后上演的活捉日本间谍、夜袭警察所,以及智除汉奸县长、全歼探路尖兵等一系列动作,则是与仇敌真刀真枪、刀刀见血的斗争。
小说虽然没有设置章节题目,看似一汪水,实则脉络分明、层层递进,逐步把故事推向高潮,画面感惟妙惟肖。作品的叙事性极强,明了透彻的文字拿捏到位,地方风俗、民间俚语还有歇后语的调用,让故事更具乡土气息和厚重的时代感。
四、面对生死抉择和民族大义,抗日英雄慷慨赴死、可歌可泣,彰显出不怕牺牲、舍生取义的民族精神。
一部《耿家楼》力重千钧,耿开天独占八百,最鲜明、最深沉、最厚重的东西都被作者集中到这位耿家“当家人”的身上了。他是快意恩仇、浑身是胆的侠士,他是深明大义、德高望重的长者,他是足智多谋、冲锋陷阵的斗士,多元角色定位共同构成了一位慷慨勇武、赤胆忠诚的革命者。无疑,抗日游击大队大队长耿开天就是这部作品的魂,一曲荡气回肠抗战壮歌的最强音!随着故事一幕幕展开,逆境面前他忍辱负重、大局当先,始终不改入党初心;困境来袭他仗义疏财、一力承担,变卖家产支持抗日大计;旱情降临他振臂一呼、开河引水,护一方百姓周全。上海滩收账,他为友报仇,手刃特高科田中一郎;日寇尖兵出动,他一招制敌,火烧敌顽机械化部队;发展统一战线,他结交杆子会,留心为党代表寻下养伤之所;积劳成疾回乡养病,误中日寇围村逼降,他将计就计,引爆坐椅下的一捆炸药,与汉奸同归于尽。每一场斗争都有他的身影,每一次付出都有他的心血,忠肝义胆,天地同鉴,让读者的情感又怎能不随之同欣同悲,同起同落。我想,这恰恰就是耿开天的魅力!
这是一片红色的土地,也是孕育伟大共产主义战士英雄王杰的地方。耿开天最大的心愿是入党,他先后三次写下申请书,最后一次竟未来得及提交,就在冲天一爆中成为了烈士遗物。“北风猎猎,雪花飘飘。洁白的雪花覆盖了古老的土地,鲜艳的党旗映红了耿家楼的院落……”结尾虽简,意味深长,我掩卷长叹,忍不住再读一遍《耿家楼》。
- 上一篇:上一篇:「评论」王冲 ‖ 写给一位抗日殉难的优秀作家
- 下一篇:下一篇:「评论」牧鑫 ‖ 破晓之剑:正义之战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抉择——也谈九三阅兵的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