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济宁文学 > >品诗论文 >
济宁文学

「影评」张阿芳 ‖ 塞尔维亚版秋菊打官司——《漫漫寻子路》

来源:本站    作者:张阿芳    时间:2025-04-12      分享到:

好作品在灵魂上是气质相通的。

    《漫漫寻子路》就是塞尔维亚版的秋菊打官司,致敬小人物的不屈服精神,平静勇敢地与命运抗争。

    我记得看《秋菊打官司》,是在光明电影院,看了有十几分钟了,旁边的一位老太太推推我,问:“这个小姑娘,我问问你,都是说的啥啊?”

    我明白了,这部电影用的是陕西方言,几乎听不懂,老太太不识字,没法看字幕。

    我看着老太太,忽然觉得她太像我姥娘了,于是,我十分热情地给老太太做翻译,说给老太太听,可没多久,我也不耐烦了,这个活不轻松,还影响我看电影,加上坐旁边的妹妹一直对我翻白眼,我只好说:“您老人家自己看吧。”

    扯远了,说回这部2020年塞尔维亚电影《漫漫寻子路》。

    尼古拉没有找到固定工作,只好在林场做伐木工人。原来所在工厂欠他工资,承诺的遣散费也没有给,一家子的生活陷入困境。

    妻子带着一双儿女去工厂讨要工资,情绪激动自焚,被救送往医院。

    美丽忧伤的白桦林,尼古拉听到消息跑着就去了工厂,得知妻子被送到了医院,孩子们没事,只是被吓坏了,被送往了福利中心。

    在福利中心,工作人员告诉尼古拉,因为联系不到他人,所以孩子们被送到人家寄养了。而且,周三时,会去他家评估孩子的生活条件,看是否还适合留在家中。

    尼古拉说:“我这两年过得很苦,我一直没有固定工作,我还有一部分工资未发,他们承诺的遣散费也没有给我。”

    工作人员:“你注意到你妻子精神萎靡时,为什么没有带她去医院看医生?”

    尼古拉:“我整天都在干活,为了赚钱养家。”

    贫穷就是他的原罪,高高在上的工作人员等同于问他何不食肉糜?

    尼古拉回到家,开始接通水管,去邻居家协商接好了电。他还细心粉刷了墙壁。

    可并没有通过评估,一男一女工作人员查看了他家的所有房间,男工作人员说尼古拉家中没有锅炉,卫生间也没有暖气,况且,现在二十一世纪了,孩子们都没有电脑。

    女工作人员非常漂亮,她没有说什么。

    在福利中心,主任瓦西里耶夫表示,尼古拉没有一份全职工作,为孩子们提供基本的生活支撑,没有给女儿及时接种疫苗,这是严重的不当行为。

    瓦西里耶夫还说:“你的儿子有口吃。”

    尼古拉说:“我儿子没有口吃。”

    尼古拉穿着工作服,蓬头垢面,西装革履的主任走过来,俯视着他,以不容置疑的语气说:“我们根据12 、332、334条规定,孩子要留在寄养家庭中,你抗议也没用。”

    尼古拉失神坐在那里,一直到下班了。

    警卫给他拿来了面包,告诉他:瓦西里耶夫把孩子送到他以前的村子里,送给他的亲戚和家人抚养,三十多个孩子,每个孩子政府有四万第纳尔拨款,瓦西里耶夫每个抽三成。

     如果你对某些事想不明白,从利益上去找原因,就会恍然大悟。

    尼古拉要去首都贝尔格莱德申诉,他踏上了漫漫长路。

    他走过高速公路,被警察拦下,问明情况,警察捎了他一段路。

    他遇到过一只流浪狗,一人一狗惺惺相惜,在一间破房子了呆了一晚。

    第二天,狗被撞死了,他在悲痛中用一块破塑料布盖上了,不让这只可怜的狗曝尸荒野。

   在乡野荒林中,他曾和群狼对峙。

    在一间破房子里,他遭遇到小偷,在他愤怒出拳回击时,发现对方比自己更虚弱,他停住了手。他身后的那个小偷同伙甚至麻木地站在那里,仿佛已对这个世界毫无兴趣。

    他遇到过好心的卡车司机捎他一程。司机是个小伙子,让他用宗教信仰去消解苦难,他没有去做。

    他有朴素坚定的信念,就是一家人就要在一起。

    他虚弱晕倒在路边,被送往医院。

    同病房的老头请他帮忙打开通往阳台的门,老头要去抽一支烟。

    抽烟后,老头明显有精神了,老头得知尼古拉的情况后告诉尼古拉,自己有四个孩子,全都不管他,把他扔在医院,连电话也不打一个。

    子女不过是为人父母的痴梦罢了。这是老头想表达的意思。

    尼古拉没有说什么,换下病号服,继续赶路。

    快到贝尔格莱德市区了,他住在超市的放杂物的小屋,值班员工很好心地给他拿来了牛奶,并把报纸给他看,问他是不是报纸上的那个争夺儿女抚养权徒步去贝尔格莱德的人。

    他摇头否定。

    第二天,尼古拉赶到了社会部,要亲手把申诉材料交给部长,却被拒绝入内。

    他只好在屋檐下过夜。他挂念家人,要打电话询问情况,手机却欠费了。

    因为频繁有电视台来报导他的情况,部长助理不得不出面接待了他。

    部长助理承认事情的复杂性,让尼古拉理解。接着,部长助理说出了那句让我觉得灵魂震撼的话:

    贫穷也是暴力侵害孩子的另一种形式。

    可谁愿意贫穷呢?贫穷的人做什么都是错的吗?为什么要求穷人的道德更高呢?

    布莱希特说:先要吃饱,再讲道德。

    那些的所谓成功人士,有哪一个不是认为自己是通过努力得到的一切呢?他们可否想过自己占尽资源和平台?

    毛尖说:“中国电影走过了一百年,左翼电影千辛万苦地把清白的良心还给了底层,然后一百年不到,我们的影视剧又把心机和贫穷,天真和富人进行了连接。”

    所以,那些从富人身上找优点,从贫者身上找毛病的电影是多么没劲。

    我从不看这类电影,文章也是,我讨厌那种矫情的高高在上的文风,那些走过苦难又端起来的成功者的作品,也是没法看了。

    《秋菊打官司》《一个也不能少》等过去三十多年了,国师还能拍出这样的电影吗?

    部长助理给了尼古拉建议信,让他带回去交给瓦西里耶夫。部长助理还给了他一些钱,说是给孩子们买巧克力的。

    尼古拉回到了家乡,买了巧克力,还买了两个苹果。他把苹果轻轻放在妻子床边,告诉妻子:“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瓦西里耶夫是个老油条,他根本不在乎部长助理的信,称那只是建议,在这里,自己说了算。

    旁边的美丽的女工作人员低头不语。

    尼古拉眼神坚定,他说:“我要我的孩子跟我回家。”

    短暂和孩子们相聚后,他眼睁睁看着孩子们上了养父母的车,儿子抗拒不想去,被推搡着,尼古拉再也忍不住了,他冲出房门,儿子猛地扑向他怀里,他对儿子说:“我一定会把你们接回家。”

    蜿蜒的小路上,尼古拉家门口,女工作人员对尼古拉说:“我很抱歉事情成了这个样子,周一你去找我,我帮你。”

    尼古拉回到家,却是柴门大开,家里也被洗劫一空,原来邻居们都以为他回不来了,他的家散了,把他家的东西都给搬走了。

    接下来的镜头就是尼古拉从邻居家搬回自己的东西。

     他从老夫妇家里搬回饭桌,从男人家搬回椅子,从一户邻居家搬回电视,从一双胞胎女孩家拿回女儿的毛绒玩具,想了想,又留下两只。

    一户人家主动把椅子和锅碗瓢盆放在门口让他取回。

    尼古拉默不作声,坐在窗前,啃食一块面包,一如往日。

    张楚在歌里唱:我没钱没地位,可我一点也不惭愧。

    尼古拉一家的命运会好转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