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济宁文学 > >民间文学 >
济宁文学

「民间故事」赵喆 ‖ ​胶州秧歌的来历

来源:本站    作者:赵喆    时间:2025-02-26      分享到:


姜子牙平定了商纣王封神之后,被周武王封爵于东海岸边来建造齐国。齐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紧傍大海的国家。有一天,他正率领文武百官在海边上视察,突然间,狂风大作,黑云弥漫。只见东海里面有一条头长双角的蛟龙翻波逐浪口出人言:“姜子牙,你封神不公,为何没有我的神位?”

姜子牙立于岸边,手持打神鞭一指说:“你乃不入流的东海小泥鳅,怎敢索取神位?”

蛟龙一听,姜子牙轻蔑它是东海小泥鳅,顿时怒火万丈,凶猛地把尾巴一摆说:“姜尚,你不要欺人太甚,看我不把你的弹丸齐国给淹没掉!”

蛟龙说罢,便开始发威,摇头摆尾,兴风作浪起来。让它翻江倒海地一闹腾,海水陡然暴涨,急流汹涌,海啸怒吼,浪潮像脱缰的野马一样“呜……呜……”地吼叫着冲向齐国大地。

姜子牙看到滚滚而来的海水,急忙挥动神鞭,举手便打。只可惜元始天尊赐给他的这柄打神鞭,只打神不打龙,二人久战不下。

那蛟龙欺姜子牙年迈,越战越勇,不一刻,大水便涌上岸来,淹没了许多村庄和庄稼……

这时,一旁边却惹脑了哪吒,只见他肩挎乾坤圈,脚踏风火轮,混天绫一抖便冲了上去,口中大叫:“师叔,我来也,您且退下,让我来收拾这条小泥鳅!”

哪吒生来就是东海龙族的克星,七岁那年,在陈塘关洗澡,三拳两脚就打死了一条小白龙。今天遇此恶蛟,精神抖擞,混天绫就那么轻轻地一挥,东海蛟龙的龙鳞便被他凌厉的疾风给剥落下来。

东海蛟龙痛疼难忍,身体剧烈地扭动着、翻滚着、拼命地挣扎起来,东撞一头,西撞一头,把一个完整的海岸线直撞出了个半月牙形状的豁口。于是,姜子牙便把这一豁口,称之为:蛟龙湾。

后来,人们嫌蛟龙湾带有凶意,就把蛟龙湾改变成了胶州湾。

蛟龙死后,余怒未消,为了报复胶州湾的人民,它的鳞甲变成了蝗虫,每到插秧时节,便飞上岸来,啃噬庄稼,给胶州湾的老百姓带来了莫大的灾难,使胶州湾的老百姓陷入水深火热、饥寒交迫之中。

姜子牙得知这一情况,便派遣哪吒每年都手持混天绫前来消灭蝗虫。甭看那混天绫像是一块红布,可它的作用却是非同小可。哪吒手持混天绫飞蹦跳跃,前翻后仰,扭、拧、抻、韧、碾,三弯、九动、十八态,挥洒自如,动作飘逸,打得蝗虫七零八落,星迸云散。所到之处,就再也见不到一只蝗虫。后来,姜子牙和哪吒都肉身成圣,上天归位时,就把这一法术传授给了胶州湾的老百姓,让他们用红绸剪成混天绫的模样,每到插秧或者收获的季节,蝗虫飞来时,他们便手持红布、棒槌、蒲扇,凡是能扑捉蝗虫的工具都全部用上,连蹦加跳地驱赶蝗虫,嘴里还念念不忘地呼唤着姜子牙和哪吒的名字。

就这样,沧海桑田,时代变迁,久而久之,这一驱赶蝗虫的动作,也就演变成了一种舞蹈,而这种舞蹈就是现在的胶州红秧歌。

胶州人民渴望丰收,渴望丰衣足食的美好生活,每逢插秧必跳,每逢丰收必跳,每逢年节必跳。庆祝胜利,庆祝太平,庆祝丰收。就这样一代一代地传承下来,这就是胶州红秧歌的来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