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济宁文学 > >鲁风圣韵 >
济宁文学

【鲁风圣韵】诗刊2025年第47期 济世鸿篇生浩气,惊时妙语出灵台

来源:济宁市诗词文化学会    作者:鲁风圣韵    时间:2025-09-16      分享到:


【总第119期】

                               

蒙建华

“九三”阅兵颂

贺胜时分喜点兵,铿锵步履动京城。

三军列阵东风劲,万众开颜旭日明。

热血青春申道义,柔怀白鸽倡和平。

雄师铁甲皆新貌,固我金瓯系我情。


王允国

济宁特吃甏肉干饭

儒风圣韵醉游人,孔孟之乡美味亲。

前站后街多见贯,南朋北友定来频。

碗中干饭上蒸屉,甏里馐肴入化津。

七瘦三肥香不腻,十长五厚润犹醇。

爱涎食客喜甘馔,善义庖厨尚贵宾。

老汁浓汤浇暖玉,豪情盛世抚凡身。


黄希庆

重登济宁太白楼感吟

文坛安得大诗才,帐內谪仙穿越来。

济世鸿篇生浩气,惊时妙语出灵台。

源头活水何劳酿,云脚甘霖不用裁。

佳作依情铺丽景,芳词好在切题材。


姬广良

九·三大阅兵壮怀

长安街上阵容精,壮士铿锵正步行。

铁甲浴辉寒刃闪,银鹰掠影碧霄耕。

战旗血染铸魂魄,钢脊火融威将兵。

莫道烽烟消散久,强弓永向虎狼擎。


王兴龙

书之遐思

翻开红叶始知秋,花坠扉间怎挽留。

简外缠藤鲜蝶舞,砚中飞墨有龙游。

学精君子忠家国,诵熟奸人算计谋。

遥看秦皇焚且尽,几多儒士赴冥幽。


史月华

致敬九三阅兵VA·01945号车

军车四五阅东风,穿越时光泪眼朦。

八秩烽烟凝铁骨,万千英烈化长虹。

名镌史册金瓯固,血沃江山后世崇。

应慰中华薪火继,复兴筑梦九州同。


王秀梅

秋   韵

红衣褪尽碧天长,偶有残霞点翠塘。

风洗纤尘澄玉宇,云开霁色入虚廊。

蝉声已共流光远,荷影犹随净水香。

自古荣枯皆妙理,烟波向我展沧茫。


张君萍

乙巳秋阅兵观感

枫燃青嶂秋声劲,抗日八旬欣阅兵。

银翼破云游碧海,金戈列阵慑长城。

从容北斗凌空展,萧瑟西风落涧行。

踔厉腾飞今岁事,乾坤龙啸九天惊。


王厚忠

秋   韵

倦云瘦水敛山茫,一树寒蜩咽晚阳。

鹊噪疏枝声瑟瑟,蛩吟衰草意惶惶。

枯荷怨怼多情雨,绚菊包容薄幸霜。

漫道风光愁万点,天成律吕沃畴香。


孟宪方

教师节感怀

缘结杏坛天道酬,讲台三尺醉风流。

晨研教案星光浅,暮伴诗书灯影柔。

育得英才匡社稷,传延文脉护神州。

今朝桃李成梁栋,秋实春华颂未休。


吴爱芹

九三阅兵

长安街上声雷动,猎猎红旗映旭阳。

利器锐精威赫赫,雄师肃整志昂昂。

战机列阵惊中外,导弹凌霄慑虎狼。

大国风仪承正义,和平致远显担当。


殷家鸿

教师节感怀

四门意气著兰台,一片书声六学开。

粉笔春秋桃李艳,讲坛日月栋梁才。

风传幽韵滋甘露,雨润凡花胜腊梅。

皓首沉思百年后,但留颜色对将来。


李   伟

京华颂

北京定鼎共和兴,霞蔚燕山悬玉绳。

运歇金陵哀蒋氏,气蒸赤县结高朋。

国家一体归民主,党派同舟解履冰。

荡涤污泥还活水,轩辕五谷盼丰登。


孙者奎

乙巳年秋拙和郁达夫,兼答其乱离杂诗

红尘困惑悄离场,耳际飞音炮袭疆。

安料中年怜夕幕,何知故地哭朝阳。

谁人问我寻求苦,哪个端盆乞舍浆?

触目惊心逃难路,思伊流落怨情长。


彭文莉

九三大阅兵感怀

金秋盛典展豪风,万众同瞻气势雄。

铁甲生辉惊日月,战鹰列阵傲苍穹。

遥思往昔硝烟漫,长念先躯热血融。

赳赳三军威似虎,护持华夏永昌隆。


陈传三

品读义山(新韵)

一生多舛一生艰,两党争笼两党边。

珠遗无题千古解,瑟留有意世人传。

斜阳晚暮心失落,残蜡衰微眼望穿。

万丈才情惆怅客,四十六载寂寥年。


冯克河

口腔溃疡喷药后不敢合嘴

齿阵舌锋微触疼,病来非重更非轻。

何关淡泊食无味,辜负浓香酒有情。

福祸常闻由口出,患忧每遇剩心惊。

依然世事难看惯,只是从今不发声。


岳增展

雨后校园

新凉一霎浣浮埃,万叶青黄云半开。

风引书声穿树去,雨洇墨色入窗来。

苔痕斑驳缘阶上,雁字依稀渡海回。

莫道秋深诗思减,满园清气正堪裁。


白如雪

秋老虎

天地洪炉铄碧穹,炎氛肆虐困崆峒。

蝉喑老树撕云裂,鸟噤危檐喘月朦。

巷陌蒸尘黏倦影,窗轩炙霭烙帘栊。

蓐收挥钺斩焦烈,万壑金风扫赤虹。


杨   剑

观阅兵

男儿肩上有江山,挥洒青春克万艰。

齐步踏成圆梦曲,同心托起发光环。

威加四海谁能敌,傲视群雄气震寰。

赢得和平家国旺,人民幸福笑开颜。


王印水

金   秋

金风习习谷呈黄,阡上枝枝溢果香。

落叶稀疏芦絮白,游丝飘渺蛰音凉。

百篱新菊凝晨露,千壑丹枫映夕阳。

绮色璇玑何所载,一排人雁扯云长。


马德居

教师节感怀(新韵)

花红秋月漫清野,节至校园歌满怀。

戒尺飞扬开仕路,教鞭挥舞筑轩斋。

仰身放眼万家事,俯首立足三米台。

国运昌吉庠序盛,九州处处尽高才。


陈克启

九三阅兵观梁山战斗英雄连旗帜感怀

阅兵场上红旗卷,又见英雄战斗连。

昨日长枪驱贼寇,今朝铁甲卫山川。

故人睹景情难尽,虎寨思功气自坚。

一脉忠魂传万代,军威浩荡贯云天。


刘振青

晨光开教

微雨初收柳色新,轻风拂院净无尘。

竹帘半卷晨光好,木案平铺纸墨匀。

稚语声声随燕舞,师心片片与春邻。

家庭教育开生面,桃李花开四海滨。


刘夏明

园丁颂

一轮皎月伴曦光,两袖清风映夕阳。

三尺杏坛滋雨露,四时芹圃育材良。

五车学富才情茂,六艺精通德范彰。

七巧灵思雕璞玉,八方桃李绽芬芳。


姚念龙

九三大阅兵抒怀(通韵)

十里长街展锐英,三军阵仗气轩宏。

旌旗猎猎映天宇,铁甲隆隆震鬼廷。

利箭凌霄苍昊靖,蛟龙潜海五洲宁。

扬师不为称雄霸,唯愿东风抚泰平。


穆炳森

观九三阅兵有感(新韵)

今逢盛世起龙腾,猎猎旌旗舞碧空。

百万义师扬正气,三军威武展雄风。

金戈闪亮惊环宇,银燕高飞翥昊穹。

御寇襄民安社稷,戍边保境似长城。


张景生

金 秋(新韵)

玉露金风云色俏,山川澄朗物华秋。

千重稻谷连琼碧,万顷枫霞映日流。

菊蕊香盈陶令处,桂光辉满庾公楼。

时和岁稔笙歌起,笔绘丰天入梦游。


张昭军

退休感言

园丁师傅好荣光,肩负人民大冀望。

德体美心劳并举,学思辨行问相长。

良言细语鬓趋白,苦口婆心面渐黄。

借把闪雷当空舞,来生还做小孩王。


颜丙峰

观“九·三”阅兵(通韵)

铁甲银鹰列阵行,旌旗礼炮九州惊。

昔时积弱遭凌虐,今日阜康堪震凝。

倭冦屠城痕噬骨,黎民醒志气争锋。

幸从镰斧开新道,卫我和平悦我情。


安殿轩

观九·三大阅兵有感(通韵)

长安街上彩旗飘,百万雄师领主潮。

方阵戎车惊宇宙,银鹰导弹入云霄。

三军将士神容整,八秩春秋国势骄。

维护和平当亮剑,贼心不死我需高。


殷宪恩

白露吟

白露宵分始化晶,时交金气转鸿声。

蒹葭水国苍茫色,雁鹄云途迢递程。

晚照千山寒欲染,晨畦五谷熟初盈。

蛩吟莫作悲秋调,只共西风话耦耕。


孙云芳

秋雨感怀

暮雨声声渐觉凉,秋来暑去爽风扬。

凝烟笼罩山林黛,碎玉飘摇荷叶黄。

远眺云飞怀圣域,近惊花谢忆沧桑。

阴晴不定何须怨,且待明朝返故乡。


刘中峰

晨光抒怀

晓天织绮焕霞光,正步声雷动八荒。

誓护山河常靖泰,情随曦亮透穹苍。

沙痕铸辙凝忠志,剑影扪心守烈肠。

擎举朝晖千万顷,扬鞭逐梦续新章。


程殿友

九三阅兵

秋月金城花卉围,红旗招展映朝晖。

银鹰列队云间舞,铁甲分行日下归。

将士轩昂彰显气,官兵凛冽树军威。

挥戈驱寇英姿在,捍卫神州耀紫微。


李传生

穿越重渡沟(通韵)

菩提频语笑,竹翠静无言。

飞瀑消秋暑,奔流洗郁烦。

危峰通海路,绝壁入高天。

龟鳄虽垂泪,金鸡报有年。


翟登勋

九三大阅兵感怀

烽火忆卢沟,东洋寇肆蹂。

八年鏖战苦,万众御倭仇。

正义终昭雪,英魂得永酬。

阅兵彰浩气,盛世固金瓯。


孔庆更

秋浅菊华新

天澄清气朗,秋浅菊华新。

露浥妍枝秀,风摇艳蕊缤。

幽姿添景色,傲骨抖精神。

古昔欣陶令,今时悦万民。


李    军

咏教师节

粉笔染霜华,书峰向远霞。

舌耕经岁律,鬓雪映晨纱。

绛帐凝香露,青衿缀玉葩。

鲲鹏翔昊宇,师道耀云槎。


鲁亚光

夜登泰山

直通岱顶摘星月,天外风光收眼前。

身在极峰浑不惧,大山抬举自安然。


张德升

九三阅兵有感(通韵)

铁阵金风赤县天,凯歌银甲满长安。

中华儿女齐声唤,气势恢宏震宇寰。


高俊喜

白   露

处暑秋风落叶黄,夜生白露顿时凉。

老农精作畦三垄,撒了芫荽栽菜秧。


邱宝君

教师颂

几世先生几世文,半身粉黛半身尘。

十年树木十年李,百度勤耕百度人。


郭惠民

白    露

雁叫长空寒意起,金风微抚旧塘池。

窗前看月忆陈事,夜寐犹思故母慈。


贾振涛

中元节祭父

中元秋雨笼乡关,焚纸燃香忆旧颜。

万里相思添冢土,心随长跪到云间。


丁    涛

梦故乡

新亭旧柳草花菁,小路幽深诉故情。

此去他乡遥万里,娇黄豆蔻梦中生。


司传平

送友人

朝雨沾衣辞旧津,烟波江上柳摇春。

琴心已逐流水远,犹有青山隔暮云。


梁成行

老师赞

东风除秽浊,西席指迷津。

荡涤浮尘净,开明智慧新。


徐长富

满江红·九三阅兵赞(通韵)

盛世中华,永铭记,抗倭烽路。胜利日,阅兵亮剑,五洲惊目。劲旅雄姿声势壮,战机箭影威风武。蔚大观,利器展军容,锋芒露。

三军奋,旌旗舞。民心畅,江山固。铸铜墙铁壁,钢筋铮骨。四海风云多变幻,神州川岳仍安处。瞻未来,浴血卫和平,环球睦。


杨先进

念奴娇·忆伟人

大江翻滚,浪东尽,纵览王朝踪印。日照韶山,惊四海,谁与毛公共论。指点江山,文韬武略,举世威名震。沉浮谁主,桔州寒立相问。

遵义神定乾坤,立雄心壮志,为民除困。立马疆场,驱匪寇,华夏尘埃除尽。费旧呈新,追强国绮梦,克难求进。仙魂长在,九州铭记遗训。


李文华

唐多令·橘子洲头忆伟人

 橘树布沙洲,湘江水北流。忆伟人独立寒秋。指点江山豪气壮,风华茂,斥方遒。        

业绩贯千秋,峥嵘岁月稠。聚英贤大计商筹。众志成城掀旧制,华夏立,固金瓯。


孟宪方

鹧鸪天·收看九三晚会《正义必胜》有感

烽火连天战未休,山河裂处痛难收。台中剑影凝千恨,幕下神情系万仇。        

驱敌寇,守金瓯,忠魂赓续固神州。和平岂是寻常物,正义昭彰天道酬。


王印水

隔帘听·秋恋

坐爱暮垂云卷,眷草林流雾。蓝桥灞柳章台路。雁阵又排空,驭风野渡。苇逐絮。荻花飘、客舟催处。        

由然顾。欢颜娇语。恰菊香不住。枫红复映眉云楚。靓影随飘逸,玉阶微步。憾离苦。今寻觅。悦心谁诉。


李传生

万年欢·老君山寄意

景室秋光。举目群峰碧,独醉斜阳。削壁云宫,仙山圣境神场。金顶牵牛饮月,归隐处、修炼心堂。风吟诵、道德千春,雨歌绝世无双。        

时情遥托危岭,倚天入画屏,感慨炎凉。笑立清晖尘外,静影欢康。俗客谁来寄意,问妙众、可有灵方。幽寻惯向远,安之垂则存常。


陶成桥

沁园春·教师节颂

粉笔为弦,黑板为笺,书写春秋。有丹心一片,催开桃李;青灯半盏,照亮神州。三尺教台,千般心血,换得人间万户侯。凭谁问,这平凡事业,何等风流。        

清贫不改追求,把真理传灯照九州。叹霜华染鬓,仍温旧梦;岁华易逝,不废新筹。春雨无声,东风有信,润物何曾问去留。长相忆,是师恩浩荡,山海难酬。


王万习

玉楼春·写诗自嘲

题壁罩纱非易事。翻遍天书无只字。寻常生活信拈来,人道充盈泥土味。        

后顾前瞻都叫累。起落浮沉轻体会。诗词总算尽雕虫,吟到深时心已醉。


李    宁

满江红·观云有感

沐雨经风,沧江去,山河云结。曾几度,桑田沧海,玉楼金阙。昨日繁华尘土里,今朝落寞悲歌彻。恨未知,朱雀岸边花,几堪折?        

千年事,谁能说?人生梦,随风灭。看万里长天,凄风寒月。利禄功名成逝水,成王败寇抛凉血。莫辜负,纵有不归途,休停歇。


张义凤

瑞鹧鸪·白露

天气消融露水凝。素衣锦袖走闲庭。漫摇岸柳轻飘叶,轻舞枝条重坠缨。        

碧水扬涛澄浪击,云烟飞起总难惊。转身欲问来时路,落尽繁花忧梦情。


彭文莉

孤馆深沉·月下荷塘

银辉漫洒润池塘。荷举扇摇香。正月满风清,岸柳拂堤,花着红裳。        

极望眼、似临仙境,沐水色天光。意沉醉,不思归去,任凭诗绪飞扬。


杨凤言

破阵子·九三阅兵赞

八秩风云壮阔,今朝浩气浑生。 滚滚铁流惊四海,猎猎旌辉耀九瀛。山河共震鸣。       

锦翼穿空掠影,苍鳞拔地摇旌。 将士忠心安海宇,科技雄威护太平。千秋万世荣。


朱心秋

采桑子·白露欲霜

白露初凝天欲霜,北雁南翔。北雁南翔,万里长空一色苍。        

愿寻半日闲中趣,共赏秋光。共赏秋光,醉卧廊桥菊影旁。


金    海

采桑子·忆抗战看世界

腥风血雨卢沟月,烽起危旌。恨满孤城,铁马冰河共死生。        

劫灰散尽瞻新宇,海岱初晴。剑吼西溟,浩荡天风卫和平。


大玉军

西江月·湿地怀友

岸柳轻摇妆玉,青荷微颤擎盘。曾经醉卧蓼花滩,微雨迷茫孤雁。        

鹭立溪头宁静,鱼潜水底悠闲。良辰美景入眸端,优雅风情不现。


相树杰

诉衷情令·予风

秋郊香陌草虫盯。风沁晚溪听。幽酣乍会叮枕,奂酒醒,旧时亭。        

芳满径,畔鱼盈。撵浮萍。信舒云卷,雨谢明晴 ,恍若风经。


苗永峰

江城子·夏游南阳镇(新韵)

岛依湖傍露妖娆。柳飘飘。鸟翱翱。菡萏清香、鱼戏闹虾漂。街巷迂回石板路,檐翘角、壁浮雕。        

运河驰艇泛波涛。拱桥娇。榭亭姣。邻水人家、恬淡享逍遥。古镇蕴沧桑趣雅,游舫弋、小舟摇。


安殿轩

【正宫·塞鸿秋】庆祝新中国成立七十六周年(通韵)

金秋十月红旗漫,山河焕彩辉煌现。神舟探宇空间站,巡疆航母边防捍。脱贫功绩高,科技新程灿,军强国富黎民赞。


孔庆更

【双调·碧玉箫】九月九日祭缅毛主席吟怀

九九悲怀,痛悼伟人哀。旷世雄才,新华盛时开。手挥腐恶除,恩泽幸福来。今九垓,国富民康泰。谐,辉耀千秋代。


梁成行

【双调·碧玉箫】人民教师赞

栽树不难,立德育人难。教学不难,培根铸魂难。十年一日难,言行一致难。真太难!您却年年干。天,师德师范人人赞。


姬广良

师道赋

夫天地立心,师道存敬;生民立命,教化攸先。粉笔一支,写尽春秋玄理;讲台三尺,贯通今古鸿篇。晨披星斗而启卷,夜伴灯火以批笺。舌耕不辍,传薪火于绛帐;墨润无休,溉芳林于心田。

观其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解惑则循循善诱,授业则孜孜以精。渡迷津于学海,秉明烛于夜行。稚子蒙开,方识礼义廉耻;少年智启,乃知宇宙阴晴。批卷如阅千山而不倦,答疑似导百川以东倾。蚕丝吐尽,织就锦绣文字;烛泪淌干,照见峥嵘精英。

至若德配天地,行昭日月。守清贫而不移,遇困顿而愈烈。颜回陋巷,犹存弦歌之乐;范公断齑,未改忧乐之节。冰心玉壶,岂因利禄改志?素袖清风,甘为孺子输血。鬓染霜而犹奋,脊虽弯而不折。但见新竹高于旧竹,全凭老干扶掖。

嗟乎!杏坛代有薪传,庠序世承道统。孔子周游,播仁礼于诸侯;朱子立说,汇理学于闽陇。蔡公倡兼容之怀,陶翁行知行之用。古贤虽邈,遗训犹存;今师继往,道统永颂。看桃李纷繁天下,尽是春风手种。

今撰赋文,谨述师道:非求金石留声,但期后学弘扬。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德风,山高水长!